目前職務
藝術創作.
兒童美術教師.
藝文工作執行、策劃.
創意手工品創作
學經歷
1988 入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就讀
1991 「國立歷史博物館」,任展場導覽及管理工作(工讀)
「幼兒園才藝班、教會暑期兒童夏令營」,任美術教師
1992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
安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,任產品設計師
1995 赴美國紐約St. John's University 遊學
1996 「花蓮公共藝術實驗示範計畫」,任執行秘書
1998 成立個人工作室(電子賀卡設計、金工造型設計,台北)
1999 「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」---時光雕刻之花蓮文件展,執行
2002 花蓮縣嘉里國民小學之雙週五彈性課程---美的生活,兼課花蓮縣教師會,任秘書
2003 「2003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」之籌備及創作期,執行
2005 山後Blog(花蓮當代藝術網)藝文報導撰稿、管理執行
2006-2008 花蓮縣嘉里國民小學之藝術人文科目教育資源工作人員
策展經歷
2004-2006 麗格藝文空間之「在地風情系列展」(計11檔期)
創作發表 / 得獎
1992 新一代設計展《漢字設計》,獲優良設計獎(台北,畢業創作聯展)
1998 晶瑩掇英金屬創作聯展(台北,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,12月)
2006 謝羽琳創作單品展《作品一號》(花蓮,1月)
謝羽琳創作單品展《作品二號》(花蓮,6月)
「歷史空間」駐村創作暨「洄.生」創作展《作品三號》、《作品四號》(花蓮郭子究音樂文化館,8月)
2008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「造物人計畫」進駐創作(花蓮,4月-7月)
謝羽琳創作單品展《作品六號》(花蓮,6月-7月)
LV展《作品七號》(台北竹圍,9月,聯展)
創作理念
創作對我而言是:一次次的創作,是提供自己一次次的自我穿越,觀照自己當刻存活的姿態。每
一件作品的完成之時,同時是下一件作品的開端,是這樣地逐步推進。
近幾年來公開發表的作品多以空間裝置的形式,及複合媒材(如各類線材、紙材、布材等)來呈
現;又因作品多順著展演空間的條件來進行,故屬大尺寸之作。用編號方式為作品命名,是希望
觀者可以不被「作品名稱」限制,讓作品與觀者直接對話,提供觀者更寬廣的想像空間。
創作內容與過程,是先以個人內在的一個(或數個)模糊、不確定意念出發;這個意念可能來自
個人生命的深刻經驗,或是強烈的內在需求。然後,再就材料的質性,進行一段謀合(實驗)過
程,(有時尋著材質偶發形成的樣貌,作深一層的探索,同時檢視是否對應內在的感覺)後而作
品的形貌逐漸清晰,而該原初的內在概念亦漸漸沈澱,或對“模糊、不確定”狀態的真實存在
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