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往上]
[往下]

1951 出生於花蓮縣吉安鄉
2003 花蓮縣原住民社區大學「原始自然生態花藝設計班」講師
個展「野地裡的石披」於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
2002 洄瀾獎應用美術組入選
國立花蓮農校畢業生花藝設計就業訓練研習指導老師
花蓮松園別館Her story女性藝術聯展
1997、1999、2001
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原住民花藝個展、原住民手工藝品佈展
工作及少數民族特展會場入口整體設計
1995~1998 全省高中、高職研習營會場整體花藝設計及作品展示
1996 任中華民國花藝設計協會台北總會監事
1995 花藝聯展於來來大飯店
擔任發展與改進原住民職業教育五年計劃花農職校花藝指導老師
1994 聯展於SOGO百貨公司、台北世貿中心國際花藝展
赴法國里昂花藝學院研習
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花藝設計學院─台北分院,
啟蒙老師─田村久子教授

創作簡介及成長背景

張梅娘的工作室坐落在花蓮縣壽豐鄉,每到工作室得走過彎曲小徑, 繞過小池塘,屋外有老樹,而鯉魚潭就在腳下。這是她孩提時曾夢想過的景像,這一幅圖畫至今還被保存著,卻是在多年後心願才得以實 現。

有著愛冒險的獨立個性,張梅娘閒來就開著車子找尋可以入畫的素 材,「只要那裡有路就往那裡開」,車子常常載滿從樹林中撿來的枯 枝黃葉果實,或是海產店要來的貝類空殼,敏銳的視線和想像力隨時 搜尋著周邊的物件,別人廢棄不用的在張梅娘眼裡卻成了寶物。

工作室裡隨處可見有待完成的作品,更多的是在「實驗中」的素材。 每每撿拾到的自然素材,如葉子、果實、球莖,或是枯技、蝸牛殼 等,張梅娘都個別給予不同的測試,如切開浸泡水、表面著色、上膠 等……。仔細地觀察素材在經過測試後的變化,考驗它的可塑性及耐 久性,觀察素材和化學原料及四季相遇後的轉變,成了張梅娘的工 作,往往一個素材得耗上三年時間的試驗才可以放心地去運用。

每一個撿來的豆莢、果實,在測試的過程中張梅娘也得以回味童年的 鄉間生活。成長在物質不豐裕的鄉間,所接觸到的植物昆物、熟悉的 大自然世界,信手拈來都成了現今創作的好伙伴;由於張梅娘的創作 泉源皆得自於山林的啟迪,並因而串連起童年的快樂時光,讓她即使 在多年之後仍保有年輕充滿活力的心境。